持續呼籲各界重視「生物多樣性」議題,以實際行動守護生物多樣性,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日前再度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合辦「2024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吸引實體與線上超過千人參與。
迎接十月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論壇除了聚焦台灣陸域與海洋生物多樣性發展策略,專家更提醒各企業組織要及早連結國際趨勢,採取因應行動以提高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
TAISE董事長簡又新提到,無論世界經濟論壇(WEF)或各智庫的研究都提醒,生物多樣性的消逝不僅衝擊農林業與自然系統,各公共事業與企業的營運,還將面臨不同程度的財務衝擊和風險。
論壇中也頒發今年度「台灣生物多樣性獎」,評審召集人、前農業部長陳吉仲讚賞,各得獎單位不僅長期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上耕耘,累積豐沛具體的成績,更能攜手相關利害關係人合作。他疾呼,「生物多樣性遭破壞,將會反撲這塊土地所有人民」,亟需各界正視。
推崇台灣各公私組織參與生物多樣性行動的用心,國際珍古德全球總會主席Rob Muller特別錄製恭賀影片,強調生物多樣性議題複雜又迫切,需要個人和集體層面共同關注行動。珍古德協會執行長郭雪貞鼓勵企業、大學、政府單位和醫院、NGO團體相互合作,持續改變制度或開發新技術,解決地球面臨的問題。
實體與線上逾千人參與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
<現況分析>政策強化管理 盼企業行動響應
檢視台灣陸域與海洋生物多樣性現況,林保署長林華慶表示,我國整合跨部會資源推出「國土生態綠網藍圖」,連結社區和企業促進生產與生態保育共生;今年更已設立「公司團體參與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專案媒合平台」,協助企業與政府合作落實國土復育串聯行動。
至於海洋方面,海委會副主委黃向文提到,立法院通過《海洋保育法》明定可透過劃設海洋庇護區,加上行政院核定成立海污基金,可望更有效降低廢棄物或遊憩利用過度造成的危害。
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說,過去幾年推動珊瑚、海草等調查與復育計畫,或與民間合力推動海龜、鯨豚保育行動,逐年累積豐富成果,未來還會持續確保既有保護區的管理效果。
然而長期探究珊湖生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鄭明修警告,受暖化和棘冠海星大爆發影響,包括東沙環礁的珊瑚都受到嚴重威脅,必須即刻搶救,還要建立海洋教育和完善社區自主管理意識,而非完全仰賴政府。
呼應鄭明修的看法,連江縣產發處長林志豐舉馬祖保護燕鷗和雌光螢的經驗,經專家協助,定期透過生態導覽,凝聚社區共識更帶動永續生態觀光產業發展。
教育之外,長年在馬來西亞從事熱帶森林研究,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孫義方更呼籲,台灣企業和民眾必須把眼光放遠。台灣排名馬來西亞出口原木排行第二,「企業或消費者是否願意購買比較不傷害雨林的產品?」
臺大生農學院院長林裕彬則叮嚀,企業追求利潤也要小心遭到大自然力量反噬,「生物多樣性沒有離你很遠,就在你身邊。」
<企業心法>從核心本業出發 金級標竿:做就對了!
連續兩年獲得「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金級,玉山金控資深經理張清玉表示,「玉山瓦拉米計畫」執行十年創造小農經濟產值,近年更發揮金融影響力設計生物多樣性溯源專案貸款。落實永續最重要的關鍵是「公司治理」支持,領導階層帶動,就能走得更快、更遠。
結合核心本業建設再生水廠,還發展為環境教育場域,中鼎集團永續長何麗嫺回顧歷程,鼓勵所有企業永續夥伴,「只要相信所做的是對的方向,不要放棄,堅持就會看到改變!」
交通部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從2008年起與學者專家、NGO團體合作將台26線屏東船帆石到砂島段打造為世界第一條連續性蟹類廊道,副分局長王慶雄坦言,為了維繫各方利益,歷經各種工法調整和溝通,欣慰看到今日成果,也讓他體會必須「傾聽各方聲音」,然後「做,就對了!」
台灣生物多樣性獎評審召集人陳吉仲(中)、TAISE董事長簡又新(右五)共同頒獎表揚營利事業組獲獎企業。
<國際觀點>專家:以環境角度思考 從價值鏈行動
2022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通過《昆明-蒙特婁生物多樣性行動框架》,其中第15項目標著重「企業責任」,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建議企業透過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統整「ACT-D」行動架構,藉由評估(Access)、承諾(Commit)、轉型(Transform)和揭露(Disclose)階段評估思考,實現自然正向目標,更強調要跳脫集中少數明星物種,擴大「價值鏈」到系統性變革。
TAISE董事長簡又新(右四)與海洋委員會副主委黃向文(左四)共同頒獎表揚營利事業組獲獎單位。
「地球是有臨界值的」,汎永企管顧問公司總監陳耀德提醒,企業必須反思「公司的目標是否能讓環境接受?」包括生物多樣性、水、土地等面向都要考量科學基礎,謹記自然資本具備不可逆轉的特性。「地球能接受,才能維持下一代持續生存。」
TAISE秘書長申永順(左一)獲獎分享代表合影(左起)張清玉、何麗嫺、王慶雄。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回應,政府部門可以採取強制手段要求企業,但長遠關鍵還是企業負責人的決心,也期盼投資人和消費者一起關心督促帶動。
(左起)莫冬立、陳耀德、施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