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淨零行動聯盟發起自創的自願性「淨零標章授證典禮暨分享會」於10月25日、在台北國泰萬怡酒店隆重舉辦,從去年15家授證,今年則成長為22家,包括中華電信、信義房屋、群創光電等企業獲頒標章。有意思的是,難中突破自我,其中兩家企業獲得標章晉級: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升級為《銀級淨零標章》,泓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升級為《銅級淨零標章》,由該聯盟主席、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及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巫月春共同頒發。
圖一 、獲頒淨零標章22家企業大合照
圖二、獲頒銀級標章企業、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簡又新(左)、李國源 協理(中)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巫月春(右)
淨零減碳迫不及待。「迥異以往,這兩年變化很快,大家都在談淨零。尤其是十月時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上路,企業形容宛如『登月計畫』,就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面對挑戰,簡又新則激勵大家道:「正因為難,所以TAISE十六年來,一步一腳印,將複雜事情分階段進行,最後集聚在一起,呈現在大家面前就是完整且完美的結果。」他言簡意賅將淨零過程中的困難,化繁為簡、一一交代。
見賢思齊 起有為者亦若是之效
更難能可貴的是,荊棘路上還有企業晉級。「 我們有一個公正的審議委員會,就是希望以最嚴苛標準、讓各單位所投入的行動綜效被看見。」簡又新剖析,「民間與政府觀點不同在於四要項:首先要尋找出帶領脈動的領導者;其次是領導單位,就是企業。第三步挖掘最佳實例,讓其他企業見賢思齊。淨零實踐真的很難,但,看看別人怎麼做,能起到有為者亦若是的效益。」這就是一個人走與一群人齊跑的差異。
圖三、獲頒銅級標章企業、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簡又新(左)、關婷怡 協理 (中)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巫月春(右)
「最後則是凝聚大家力量、型構成一個網絡(Network),才能持續往前。」他提出觀點也凝煉其成立基金會16年一路走來的心法。「最難關卡是2030年目標期限,政府設定減碳目標是24%(以2005年為比較基準),也就是說,台灣從2023年到2030年減排,一年平均約需減量3~4%,這是總量而非強度,所以才說這是非常困難的事。但有各位領導者和領導企業帶領台灣往前走,就是希望所在。」
跨業學習 推進多維度之軟硬體科際整合
與會的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巫月春亦坦言:「(2030年減碳期限)是壓力也是一種推力。透過主辦方(台灣淨零行動聯盟)最佳案例的分享,經由公私協力合作,希望給予未來一個不發燒的地球。」無獨有偶,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組長吳奕霖表示:「今(2023)年《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相關子法也在推動中。各國從上至下因應動作頻頻,但即將上場的COP28,美、中、法、印與英國領導人均缺席,可謂道路崎嶇。反觀諸己,我們已經進到執行面,明(2024)年3、4月盤點、整體執行管考。」這是一個跨部會、跨領域、跨維度之軟硬體科際整合的推進。
從政策落實至場域,分享ESG效果與效益。自醫院、能源業到製造業分享其淨零作法與成效,包括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院長程毅君、泓德能源科技股份有公司永續發展室副理蔡百蕙、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中鼎集團永續長何麗嫺和英國標準協會(BSI)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逐步拆解與無私分享其步行於淨零減碳路上的步履與挑戰。
圖四、英國標準協會(BSI)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
企業是淨零減碳的引領者,群聚效應(Critical mass)用來描述在一個社會系統裡,某件事情的存在已達至一個足夠的動能,使它能夠自我維持,並為往後成長提供動力,放在淨零減碳行動脈絡也是同樣道理。氣候緊急時代,沒有人是局外人;一個選擇就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