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官員在公開場合宣示,2030年要完成再生能源30%目標,這番話讓市場信心大振,也期待端出具體實質的利多政策。全球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太陽光電為重中之重,去年全台併網量1.6GW,德國的用電量比台灣多一倍,太陽光電卻高達16GW。
目前併聯速度明顯跟不上半導體對再生能源的需求。依統計,只需釋出約3%農地作為太陽光電用途,便足以達成光電目標。全台休耕農地遠高於此數,部分非耕作及低地利農地用來發展綠能,不存在滅農及糧食危機的問題,反而因為光電加值,帶來諸多好處。國發會編定地方創新鄉村,面臨人口流失的壓力,若以低碳經濟支持農村發展,可將人才留在農村,十分重要。
日本發展農地種電超過10年,有不少案例可供參考,合計建置總量60至70GW,超過台灣地面型光電併聯量的10倍,台灣目前只使用5,000公頃土地,不到農地總面積1%。光電滅農其實是個假議題,台灣人口在2050年下降的速度,是光電每年需求用地5倍以上。更何況多數光電用地都是一般農地,而不是用來生產糧食的特農。
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晋表示,台灣每公頃農地年產值74.5萬元,附加光電則可以數倍提升至600萬元。許多偏鄉地區因農業凋零及人口流失,成為推動地方創生的優先地區,光電進駐可以重建農村,恢復經濟活力,提振就業及所得,全台各縣市已有成功案例,再生能源振興農村在國外的案例更是不勝枚舉。日本公布「農山漁村再生能源法」,創造農村與再生能源共贏,值得借鏡。
全球食物系統的碳排量平均占比25%,長期被忽略,卻是2050淨零不可忽視的一環。蔡佳晋表示,農業結合光電,碳排可降至負94%,應正視光電幫助農業減碳的能力,積極推動發展。
經濟日報/善用非耕作及低地利農地 加速綠能進展
免責聲明:
- 本會編譯、刊載於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官網及台灣淨零行動聯盟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
善用非耕作及低地利農地 加速綠能進展善用非耕作及低地利農地 加速綠能進展善用非耕作及低地利農地 加速綠能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