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技術(CCUS)是實現全球淨零排放的關鍵技術之一,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7日上午出席「放眼世界:永續突破與負責任投資對話」高峰會時,外商關切相關議題,他直言,CCUS絕對是一個重要的策略,如何透過碳費制度形成誘因,是未來重要挑戰。
我國2022年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12項關鍵戰略,其中,在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部分,盼以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技術移除產業及能源設施碳排放,並開發本土碳封存潛力場址,展開安全性驗證場域計畫,訂定目標為2030年達176萬至460萬噸。
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會中談及,台灣預計2026年正式開徵碳費,如何補助及獎勵碳捕捉將是重要工作,希望藉由建構CCUS的產業鏈降低碳捕捉的成本,當中會有來自碳費的支持,以提高企業對於發展碳捕捉技術的誘因。
蔡玲儀指出,包括日本、英國等國均大力推動CCUS工作,而環境部現正進行「二氧化碳捕捉後封存場址開發政策環境影響評估」,除了以碳費收入支持企業,亦須進行很多社會溝通。
蔡玲儀坦言,台灣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約達2.8億噸,其中有1億噸來自電力業,另還有來自鋼鐵、水泥等產業,因此,CCUS對台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策略,不過目前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儘管台灣西海岸具備潛力儲存場址,但其需耗費高額投資,因此,環境部正在建構產業鏈,鼓勵高排放產業發展碳捕捉技術、運輸及封存,以達成政策目標。
蔡玲儀續指,其次,碳捕捉需要高昂成本,但台灣的碳費很低,碳價1噸約僅10塊美金,尚無法驅動企業投入碳捕捉,因此環境部希望在2030年之前建構碳交易制度(ETS),透過「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Cap and trade)之市場機制,鼓勵企業投入碳捕捉和再利用工作。
林子倫補充,環境部長彭啟明已爭取百億綠色成長基金,現在也努力擴大效益,增加CCUS等能源、減碳新創投資。政府要窮盡所有可能性推動減碳,因此CCUS絕對是一個重要的策略,不過目前仍面對相當多挑戰,如何透過碳費制度形成誘因,是未來重要挑戰
免責聲明:
- 本會編譯、刊載於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官網與臉書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