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水對氣候和自然保護至關重要,它會持續嗎?

2024年6月24日

隨著全球暖化使地球的水循環失去平衡,生命、自然和經濟都受到威脅。

氣候危機正處於緊要關頭,這場辯論中缺少一個需要緊急關注的環節:水。

在氣候討論中經常被忽視,但事實上,它對於實現《巴黎協定》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不可或缺。如果不針對水相關問題採取行動 ,就會危及我們在減排方面取得進展的能力。適應氣候影響主要是管理與水有關的極端情況。

 

今年,從中國到印度再到利比亞,一系列極端事件顯示「百年一遇」或「史無前例」的洪水和乾旱成為常態,令人擔憂的新趨勢, 水循環顯然正在崩潰。全球平均氣溫每上升攝氏1度,大氣中的水分就會增加約7%,導致土壤乾燥、蒸發增加、水循環加速、降雨更加不穩定。

 

為了維持攝氏1.5度,需要對水進行大量投資,以確保全球水循環的穩定性。例如,地球上最大的碳儲存庫——濕地和森林——的生存能力與穩定的降雨量密切相關,但也與世界含水層的保護密切相關,其中一半以上的含水層消耗速度快於補充速度。

 

此外,許多將導致地球變暖的二氧化碳從大氣中清除的策略,例如種植森林和燃燒生物質獲取能源,並捕獲排放物,都取決於水的可用性和負責任的管理。任何保護水循環的行動,推而廣之,都是保護氣候、加強控制1.5攝氏溫度限制的行動。

 

另一方面是,對氣候變遷的持續不作為也加劇了對水循環的威脅。土地利用變化(例如森林砍伐和濕地枯竭)不僅是碳排放的一個來源,而且還會擾亂淡水的供應,因為地球上的大部分降雨都是透過陸地植被的水分產生的。

 

不穩定的水循環將進一步擾亂降雨模式,導致與水有關的災害更加頻繁和嚴重,造成物質損失,並對人類和糧食安全構成日益嚴重的威脅。

 

簡而言之,我們需要採取更全面的方法來應對全球水危機。首先,集體行動至關重要,因為沒有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能夠孤立地應對全球水危機。其次,應對水挑戰需要從整體經濟角度考慮,因為所有部門和經濟參與者都依賴水,農業和紡織等工業對用水和污染造成重大影響。最後,考慮到公平、效率和復原力因素與所有永續發展目標(SDG)(包括減貧和性別平等)的相關性,必須將其納入水解決方案中。

 

身為全球水經濟委員會的聯合主席,我們認為,為了保護水循環,我們必須將水置於經濟和經濟的中心,將水循環作為全球共同利益進行管理,並認識到沒有一項政策可以一舉實現這一目標。解決方案必須跨部門。以任務為導向的經濟策略可以動員所有相關部會、部門和利害關係人圍繞與水相關的具體目標,而以結果為導向的工具和機構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這些目標。耐心、長期和定向融資對於確保這些解決方案成功也至關重要。

 

經濟政策的設計也必須專注於水資源保護和效率。現在是逐步取消導致過度開採和過度用水的有害農業補貼的時候了。從支持亞馬遜的大豆生產到東南亞的棕櫚油種植園,現在是重新考慮加劇水資源短缺的做法的時候了。

 

此外,我們必須認識到貿易是應對水危機的關鍵手段,因為它可以讓缺水國家進口耗水量較高的作物,而不是透過在當地種植作物來加劇本國的水資源短缺。明智的政策組合不僅可以在水資源方面取得進展,還可以在氣候威脅方面取得進展。

 

所有遵守巴黎1.5C限制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情境均假設全球糧食系統發生重大轉變,從目前每年排放約40億噸二氧化碳轉變為約50億噸的全球碳匯30 年內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這是一項重大任務,需要在農業景觀中種植和妥善管理大量額外的生物量。這是可以做到的,但如果沒有大量淡水(可能是當今全球灌溉用水量的兩倍),就會失敗。

 

此外,至關重要的是,更多關注水對於建立更公平的未來也至關重要,因為水服務不足或經濟困難的社區將受到氣候變遷引起的極端用水的最嚴重打擊。水可以成為跨部門和全球議程之間的連接器。集體水行動是實現公正、包容和氣候適應型未來的關鍵,在這個未來中,沒有人會被拋在後面,而現在正是開始建立這個未來的時候。

 

 

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https://taise.org.tw/post-view.php?ID=850

免責聲明:

  1. 本中心編譯、刊載於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官網及〈台灣企業永續周報〉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2.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